第(1/3)页 骑着小电驴,走在前往可控核聚变园区的路上,韩元算了算时间,发现差不多外太空探索任务的第一年已经过去快七个月了。 这不由的让他皱起了眉头,第一年的时间过的比他预算中的还要快,七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现在只剩下了五个月,而五个月的时间,并不够他将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和新型飞船造出来的。 小型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还好说,如果数控加工设备和智能机器人的数量够的话,可以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制造出来。 但应用初级磁场反重力引起的新型飞船就不行了。 这架磁场反重力宇宙飞船是需要搭载他前往月球的,质量方面需要得到十足的保证。 这样的话,大型3d打印工厂几乎就派不上用场了,几乎大部分的零部件都得通过数控设备来进行加工。 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出来的零部件在性能上比不上铸造的零件这是事实,即便是有‘三铝钛钬-二钇-氨羧配合材料’可以增加合金材料的物理性能,也比不上纯原生的铸造零件。 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能将其应用到x-1型工业机器人上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即便是出现了质量问题也顶多是损坏了机器人,损失了一些财产而已。 对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没有影响。 但磁场反重力飞船不同,如果在太空中出现了问题,他连逃的机会都不一定有。 就像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一样,这种设计到危险的设备,他是不可能使用3d打印零件来制造的。 韩元简单计算了一下,即便是是数量众多的x-1型工业机器人作为劳动力,完成一架宇宙飞船建造需要的时间恐怕也要八九个月。 毕竟一艘航天飞船从各个零件的制造再到组装、测试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不是单纯的增加机器人就能搞定的。 他发现自己之前想错了,之前想着将磁场反重力飞船造出来后再来将红外空间望远镜送上天,但现在才发现时间不够了。 摇了摇头,韩元从思考中回过神来。 时间不够对他来说影响倒也影响并不算很大,将红外空间望远镜送上天并不是说一定要通过磁场反重力宇宙飞船来。 运载火箭,航天飞机这些都可以。 特别是航天飞机,他之前就有过制造零号航天飞机的经验,再复制一个也不是很难。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航程问题。 零号航天飞机的航程并不算很远,极限差不多在两千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附近。 再远的话,它自身携带的燃料就无法供它飞回来了。 而正在进行最后组装工作的红外光外太空望远镜的投放点,是拉格朗日点中的第二节点。 这个节点距离地球表面足足有超过一百五十万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比地月距离的三十八万公里还要远出近四倍。 之所以要选择这么远的距离,是因为拉格朗日点的特性。 拉格朗日点是指两个大天体的引力合力等于一个小得多的第三天体所感受到的离心力的空间位置。 众所周知,所有物体都有产生万有引力,而质量越大的物体产生的万有引力就越强。 比如太阳和地球,两者之间的引力在太空中相遇接触的时候,就会因为力的相互作用创造了一个平衡点。 而如果航天器可以进入这个平衡点,就可以一直“停”下来进行观测。 太阳和地球间已经被人类发现的‘拉格朗日点’一共有五个。 其中韦伯望远镜就停留在一百五十万公里之外的l2点位上。 这个l2点位也是韩元的目标。 因为l2号点位于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但与太阳的方向相反,在这一点上,地球、月球和太阳都在它的后面,进而让这个位置远离了太阳热和光的干扰。 而避免了太阳的热和光干扰,对于空间望远镜来说至关重要,这能让它对微小的红外信号更敏感,从而捕捉到来自宇宙更深处的红外光。 除此之外,也正是因为避免了太阳热和太阳光的干扰,如果在这个点放上物体,它的温度会远比其他地方更低,更有利于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工作。 第(1/3)页